黄鹤楼在哪里哪个市(黄鹤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?)

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上,西临长江,依山傍水,自古就被称为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,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“江南三大名楼”。

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的公元223年,最早为军事建筑。

自1800年以来,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此登高远眺、题写诗篇,崔颢的《黄鹤楼》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佳作。

然而黄鹤楼在历史上因兵火频繁屡建屡毁,最后一座毁于清光绪十年(1884年)。

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10月破土动工,1985年6月建成的。

黄鹤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,甚至被称为“江南三大名楼”之首呢?

这就要从一首唐诗说起了,诗的名字就叫《黄鹤楼》。

唐·崔颢《黄鹤楼》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
相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在游黄鹤楼时题写于黄鹤楼墙壁上,诗的意境开阔,情感真挚,为崔颢奠定了一生的诗名。

就连文字驾驭出神入化的诗仙李白也深受感染,就此搁笔。

这天大诗人李白也登上黄鹤楼,放眼楚天,胸襟开阔,诗兴大发,正要挥笔题诗一首时,突然看到墙壁之上崔颢的这首《黄鹤楼》。

在仔细品读之后,长叹一声道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。

意思是:虽然眼前有如此美丽的景色,想写诗一首,但是崔颢已经写了这么好的诗,我再写也不可能超过他,所以不写了。

南宋的诗论家严羽在《沧浪诗话》中评价道:“唐人七言律诗,当以崔颢《黄鹤楼》为第一。”

在湖北安陆居住十多年的李白,认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。

当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(今江苏扬州)时,亲自送到江边,写下了这首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
故人西辞黄鹤楼,
烟花三月下扬州,
孤帆远影碧空尽,
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、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,黄鹤楼至此就在文人墨客间口口相传。

黄鹤楼之所以声名显赫,离不开崔颢和李白这唐代诗坛上的两位大家。

历史上文人墨客写黄鹤楼的诗篇还有很多,下面就分别按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整理出几个有关黄鹤楼的古诗。

吴黄武二年,(孙权)城江夏,以安屯戍地也。
城西临大江,西南角因矶为楼,名黄鹤楼。
—【唐】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》

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
【宋】岳飞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兵安在?膏锋锷。民安在?填沟壑。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
《鄂渚晚眺》
【元】陈孚
黄鹤楼前木叶黄,白云飞尽雁茫茫。
橹声摇月归巫峡,灯影随潮过汉阳。
庾令有尘污简册,祢生无土盖文章。
阑干只有当年柳,留与行人记武昌。

《雪中再登黄鹤楼》
【明】杨基
平生不愿万户侯,亦不愿识韩荆州。
但愿武昌连日雪,日日醉登黄鹤楼。
楼前绝景冠古今,况有缤纷雪花舞。
玉树参差认汉阳,瀛洲浩荡迷鹦鹉。
江头儿女走欲颠,谓我似是骑鹤仙。
白云飞尽黄鹤去,此景不见三千年。
我拍栏杆为招手,世上神仙亦何有。
桃李无非顷刻花,江湖亦是逡巡酒。
他日重来五百春,楼前花草一番新。
相逢不识纯阳子,何用重寻回道人。

《舟望黄鹤楼时重建甫落成》
【清】王柏心
其一:
高楼拔起倏崔嵬,杰构重收杞梓材。
平楚江山随镜涌,中天阑槛倚云开。
三沦凶窟悲焦土,百战湘军挺异才。
城郭人民还似昔,故应黄鹤再归来。
其二:
山城秋色俯苍茫,天堑依然带楚疆。
自是清时销战伐,可无雄略固金汤。
丹梯迥拓风云气,朱拱森垂翼轸芒。
欲倚危阑愁极目,浮天何策靖怀襄?

这些诗篇各有所长、各有千秋,却都无法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。
但黄鹤楼也因诗词浩瀚流美得诗词楼的雅号,拥有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的名气,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