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墙有耳的意思是什么(每日成语:隔墙有耳)
100人浏览 2024-11-28 10:38:27

战国时期,齐国有一位著名的相国名叫管仲,姬姓,管氏,名夷吾,字仲,谥敬,颍上(今安徽省颍上县)人。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。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,周穆王的后代。齐国再他的治理下,朝堂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齐国国力强盛,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。
管仲著有《管子》一书,在这本书中,记载了这样的一段故事:
在古时候,有两个小偷,经常再一起商量做一些偷窃的事情。他们最喜欢偷猪来宰杀,因为这样收入更高。
有一次,他们两人在一家屋后屋檐下发生争议,负责偷的认为应该多分些,双方争执好一会才妥协,双方平均分,各得100文铜钱,恰好县衙里的一个捕头刚好蹲在这家屋后猪圈里面小解,他将两个小偷的话听得分明。
小偷再分赃后,他俩各自刚进家门,四个捕快分两路随后把他俩抓到县衙里捕头的房间,俩惯偷一见面,目瞪口呆,不知何故。突然,捕头出现在他俩面前说,“你们俩人,快把各分得的100文铜钱交出来,否则,本捕头就要对你们动刑了。”
俩惯偷听后异口同声说:“你怎么知道我们各自分了100文铜钱的?”捕头哈哈大笑道:“隔墙有耳。”俩惯偷才恍然大悟,乖乖地各交出100文铜钱。
于是,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“隔墙有耳”,用来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