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的习俗有哪些(给娃讲讲这些传统节日习俗)

快过年啦!父母若想要让孩子过一个充满“仪式感”的新年
不妨将这些传统节日习俗讲给孩子听,让孩子感受浓浓的年味儿
●祭灶
在腊月廿三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要祭灶,孩子们也能够吃到很好吃的“糖瓜”,也叫“芝麻糖”、“祭灶糖”等,那么,为什么在这天要这么做呢?
传说,灶王爷是专门执掌灶火的神仙,同时也兼负考察人间善恶的责任。而每到腊月廿三的时候,灶王爷就到了“回天庭述职”的时候了。
而为了防止灶王爷在玉帝前面说自家的不是,人们就开始给灶王爷上祭品,奉糖瓜,让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关于为什么要奉糖瓜,其实还有一种说法,是让灶王爷吃糖瓜的时候“把嘴粘住”,这样灶王爷就没办法多说话了。

●除夕
大年初一的前一天,我们都叫“除夕”,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叫“除夕”吗?而为什么从除夕到初一就算是“过年”呢?
相传,在很久很久以前,世间有一只叫做“夕”的怪兽,每到腊月卅就会出来害人,人们叫苦不迭。
而负责监察人间善恶的灶王爷看到了,就将神农的孙子“年”请来,帮助人们对付“夕”。
“年”是一位少年,带了两个奇怪的武器,分别是一条红绸和一串爆竹。
“年”在见到“夕”的时候,立马就与“夕”战在一起了,只见“年”用手中红绸一抖,就将“夕”打翻在地,“夕”见敌不过“年”,便仓皇逃走了。

“年”见“夕”被打跑,便准备离开。哪料“夕”非常地狡猾,看到“年”离开,便杀了个“回马枪”,又跑到村子里准备祸害乡邻。不过,就在“夕”准备伤害人的时候,突然背上“噼里啪啦”地产生了一连串的爆炸声,原来“年”并没有走,在看到“夕”回来之后,便将爆竹扔到了“夕”的背上。
“夕”被爆竹炸伤之后,无力逃走,最终被爆竹产生的大火给完全消灭掉了。
后来,人们就将腊月卅这天叫做“除夕”(除掉夕兽),因为“年”的到来帮助了人们,于是也就有了“过年”的说法。
并且在“过年”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要将红绸(后演变为对联)挂在门框上,并且还会燃放烟花爆竹,以“驱除夕兽”。

●守岁
一些地区将“熬年夜”称为守岁,就是在除夕夜,全家聚在一起,吃年夜饭,所有房间灯火通明,通宵不灭,象征把所有给人带来灾难的人或事物赶跑驱走,希望在新的一年孩子健康长大,全家平安,父母长辈延年益寿。

●初一到初五的习俗
大年初一:人们会放鞭炮、拜年等,早餐除了饺子,还有汤圆,寓意团团圆圆,事事如意。另外,这一天不能用扫帚扫地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。
正月初二初三:出嫁的女儿和女婿一起携带礼品,以及红包等回娘家拜年。
正月初四:传说灶王爷要查户口,所以全家人要在家等着迎接财神。
正月初五:这天俗称“破五”。按民间的习俗就是五路财神的生日,所以这天各家要打开窗户,燃放鞭炮,吃饺子,迎接财神进家门,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。

写在最后
过年期间,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值得向孩子普及,让孩子了解到我们的传统文化。
不但能够增加孩子的仪式感,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幸福,使孩子变得更加积极,也会促进孩子的通识知识增长,有助于孩子更加全面地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