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去二三里古诗名字叫什么(邵雍《山村咏怀》赏析)


《山村咏怀》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。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、人家、亭台、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,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,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,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。


山 村 咏 怀

邵雍


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。

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



白话译文


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,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。

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,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。

创作背景

这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(今河南辉县)游玩时,看到了乡间野外的明媚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,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情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,所以写下这首诗。


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,即“里”、“家”、“座”、“枝”,新颖有变化,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:“一”字打头,“二三”“四五”和“六七”嵌于句中,“八九十”又回归句首,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、烟、村、亭台、鲜花编织在一起,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,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,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。


诗词故事


作家刘绍棠有篇文章说他上学时的情形。好的老师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。


他的老师讲这首诗时,先把这首诗抑扬顿挫的念一遍,再串讲一遍,然后,以这四句诗为内容,编出一段故事,讲得娓娓动听。估计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。

老师讲的这首诗故事的大意是:

一个小孩儿,牵着妈妈的衣襟儿,去姥姥家,一口气走出二三里,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,只有四五户人家,正在做午饭,家家冒炊烟。娘儿俩走累了,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,就走过去歇脚;亭子外边,花开得茂盛,小孩儿越看越喜爱,伸出指头点数儿,嘴里念叨着“……八枝,九枝,十枝”。


他想折下一枝来,戴在耳丫上,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。他刚要动手,妈妈喝住他,说:“你折一枝,他折一枝,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。”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,就缩回了手。后来,花越开越多,数也数不过来了,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。


邵雍其人


邵雍(1012年—1077年),字尧夫,号安乐先生、伊川翁等, 相州林县(今河南省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)人,祖籍范阳(今河北省涿州市)。北宋理学家、数学家、诗人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


邵雍师从李之才学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与伏羲八卦,学有大成,终身不仕。


晚年住在洛阳,和司马光,富弼,吕公著,程颢,程颐,张载等当世名流交往甚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