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和数学有什么区别呢(一文帮你搞清数学与奥数的区别)
咱们的幼升小群里,时不时会有家长发一些孩子的作业题,比如这样的,
这是一个常见的奥数题,而且很多家长都了解这种题型,
晕不晕?绕不绕?
晕就对了,很多人都晕的,其中不乏很多学术大咖!
起初看到这种题目的时候,我十分困惑,这种题的意义何在?
难道奥数就是这样的吗?我们还有没有必要给孩子学奥数了呢?
01
现在的奥数什么情况?
对于大部分家长和孩子来说,没禁奥之前,奥数是小升初时,名校的一个敲门砖。
而禁奥之后,
更直观的讲,奥数是孩子们考试卷子中的最后一道大题,那道用来区分开普娃和牛娃分值的大题。
这是很现实的一个解释,当然,我明白很多给娃学奥数的家长,初衷不仅仅是提高分数,也是希望进行“思维训练”。
但我们不得不承认,现在的奥数,有些已经“变味儿”了。
网红老师李永乐也曾说:他也不会做小学一年级的奥数题,
李永乐老师有资格说这话呢,不仅仅是因为他现在是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和物理竞赛老师,
也因为他曾经小学也学过奥数,并得过华罗庚金杯赛一等奖,中学时也得过希望杯银牌。
他举了一个现在的小学奥数题:
他举的题目例子呢,就是文章开头群里家长发的那种类型的“脑筋急转弯”,
而现在的奥数,这样的“脑筋急转弯”还不少。
他们通过设计这些非常神奇的方法,让娃不经过培训,就没有办法答出来。
比如前阵子网上特别火的这个题:直线竟然可以是"粗"的,就问你服不服!
02
当年学奥数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?
大家对于奥数的追捧,一方面是因为奥数在升学中的作用,另一方面是奥数对于思维的帮助和提升。
不少在学生时代学过奥数的名人和名校毕业的人,提起当初学奥数,也都是非常强调奥数对于思维的帮助,建议娃可以学下奥数锻炼思维。
但是,对于这种现象,我觉着更多的可能是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成功的大佬们对于奥数的认可不无道理,
但没学出来的,沉默大多数怎么看奥数呢?我想,和网上吐槽学钢琴的论调应该是差不多的吧!
毕竟,对于大佬们,当初有没有学奥数并不是影响他们成为大佬的主要因素,
就像卷子上的最后一道大题,对于牛娃,学不学奥数,分数可能都能到手。
而对于普娃,即使学了奥数,也不一定能拿到手。
03
我们的娃要不要学奥数?
虽然现在各种奥赛已经取消了,但网上的牛娃们很多仍在学奥数,一方面是学有余力,
另一方面,中考,高考并没有取消,
李永乐老师也曾很明确的说:“人大附奥赛队里奥赛成绩好的,基本都是小学奥数一路上学上来的。”
果妈ps:他们那些娃都是一路厮杀有能力学得出来!幸存者偏差。。。
那么对于广大的小学生,不想提前学课本的情况下,要不要学奥数呢?
对于牛娃的家长,这种问题一般不在考虑范围内,
因为可能娃已经在学了,而且还学的挺开心。
纠结的都是像我们家一样的普娃,
学吧,“伪奥数”防不胜防,甚至一些民办学校作业都是类似的“伪奥数”题目。
好老师,好资源才是比学不学更令人发愁的。
不学吧,别人都学了,娃会不会落后?万一娃是有这个天赋呢?会不会耽误孩子?
问题我们家长都能发现,但完美的答案却是从来都没有的,这就是现实。
如果我们想让娃对数学,或者科学感兴趣,肯定还是要从基本的东西入手。
考虑要不要学奥数之前,不妨测试一下娃的课内数学基础怎么样?有没有必要在通过各种实物的可视可摸的基础上,再牢固基础呢?
04
怎样分辨“伪奥数”?
前边说现在很多小学的奥数很“套路”,一个两个还好,但当这种套路多了之后,我们如何分辨这种是不是套路呢?
我们在给娃选奥数类机构时,怎样去识别这种机构是不是"套路“机构呢?
我觉着知乎上一个“高中开始接触奥数,高考竞赛保送清华且高考裸分也够上清华的”学霸总结的十分具有参考性,
二次整理后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。
知乎作者:rq cen
“套路奥数”是零散的知识点,学多少,会多少,用多少。
“套路奥数”教的大都是各种取名精妙的“xxx法”,并且会指明针对某种特定题型,比如用“交叉相乘法”巧解“鸡兔同笼”。
这也是“套路奥数”最突出,也是危害最大的缺点,它过分强调套路,忽视正统的思路。
炫酷的“鸡兔同笼”“交叉相乘法”,在我们学会二元一次方程之后,就毫无用武之地了。
并且“鸡兔同笼”问题只是漫漫题海中最简单的一种。面对强大且易学的列方程、解方程,“交叉相乘法”就是渣渣。
如果为了套路而套路,不去深究背后的推导和逻辑,对构建正统的知识体系、养成严密的逻辑会产生负面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