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桃木可以辟邪(为啥桃木能驱邪?)
中国风水学如今不仅在中国大陆,也在东南亚等国家广受欢迎。而桃木,作为号称木之精,出现在影视剧尤其是玄幻小说、影视剧中的频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。那么,桃木驱邪究竟有什么根据或者说法吗?

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。桃木亦名“降龙木”、“仙木”、“鬼怖木”,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。几千年来,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,被称为神木,艮岳轩结合自己梳理的资料,发现关于桃木神奇的说法起源有如下几种,供各位参考学习。
起源一:夸父之死

这一说法跟夸父追日典故有关,相传夸父追日饥渴而死。临死前,将手中的杖一抛,化为一片邓林,也就是桃林,是为了让后世追日的人能够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,因为夸父跟太阳有着紧密的联系,阳气很重,所以古代民间认为邪魅之气会害怕桃木。
起源二:后羿之死

第二种说法跟上古时期后羿射日典故有关。古书记载,后羿是被自己的徒弟用桃木棒从后面偷袭击杀,死后被封为宗布神,这种神经常在一颗桃树下,牵着一只老虎,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,宗布神一闻,如果是恶鬼的话,就会被虎吃掉,
起源三: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
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在自己的著名《本草纲目》中写到:
桃味辛气恶,故能厌邪气。
鉴于《本草纲目》中的内容不仅在中医,而且在中国风水中的巨大影响力,故民间对桃木这东西能压制邪气更加深信不疑。
桃木常见避邪法器
有人说小编,你说了这么多,那桃树到底应该怎么加工?做成什么样子的工具最能辟邪呢?下面艮岳轩就结合古代文献,挨个介绍一下中国古人眼中的桃木神器有哪些?
- 桃符

门神和对联的原型,其实就是桃符。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,用桃木板分别写上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二神的名字,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,悬挂、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,意在祈福灭祸,令鬼邪不敢入。后来到了唐朝,李世民因为自己玄武门之变后老做噩梦梦见李建成、李元吉问他索命,无奈就让尉迟敬德、秦琼这两员杀气腾腾的虎将负责给自己值班站岗,后来为了方便体恤下属,改为画上述二人画像张贴于门上。至此,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二神画像顺利被“秦琼“、”敬德”所替代。流传下来了。
- 桃人

桃人,削桃木为人形,立于户外门边,“冀以卫凶也”。桃印,刻桃木为印挂于门户上。以桃木做人偶,藏于房门之上,可镇压诸邪,鬼邪不入。
- 插枝

《南华真经》中曾言插桃木于门上,令孩童不惊,让鬼邪不敢入。
- 桃木弓

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记有“桃弧棘矢,以除其灾”。桃木可以杀鬼,以桃木做弓做箭置于家中,震慑鬼邪。
- 桃木剑

以桃木做剑置于家中,震慑鬼邪,消灾避邪。
- 桃汤(桃浴、桃汁)

桃汤,指用桃木、桃果煮汤挥洒室内庭院;也服桃汤作饮料。沾染邪气,或有小鬼纠缠,则以桃木桃花桃叶煮浓水,以此水沐浴,可除邪气!
桃木的这个应用案例在《汉书》中有精彩的记载,《汉书·王莽传》记载:
又感汉高庙神灵,遣虎贲武士入高庙……桃汤赭鞭鞭洒屋壁。

王莽自从篡汉后,曾担心刘氏集团东山再起。便使用桃木煮的水(桃汤)洒在汉代皇帝庙堂里,王莽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为了断掉汉代刘氏族宗族龙脉,以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。这个例子说明了桃木在古代社会中被普遍认为具有辟邪的力量。
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六七引三国·魏·王肃《丧服要记》:
桃者起于卫。灵公有女嫁楚……道闻夫死,乳母欲将新妇还,新妇曰:‘女有三从,今属于人,死当卒哀。’因驾素车白马进到夫家,治三桃汤以沐死者。
- 桃印

刚印,佩于身上用以避邪的饰物,一般用桃木为材,上面刻有“庶疫刚瘅(dàn),莫我敢当”等字样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有载道:
“仲夏之月,万物之盛,日夏至阴气萌作,恐物不茂。……”“以桃印长六寸,方三寸,五色书文如法,以施门户。”
桃木与道教
桃木不仅在民间会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“,而且也在道教中,千百年来也被视为一种高度神圣的物品,具备辟邪的作用。桃木质密细腻,木体清香,为辟邪镇灾之神物,而深得道家方士之宠爱青睐。

因此,在道教的仪式和法事中经常会运用桃木制品。桃木剑、桃木符等道具被用来驱逐邪恶力量,保护人们的安全与平安。
山东肥城桃木
虽然桃木并不稀有,但山东肥城栽桃真可谓历史悠久,自古被公认为为桃木中的上品。

据《左传》记载:鲁襄公17年,齐国与鲁国交战,齐兵分两路,围住鲁国的两翼:一是房,一是桃,即齐人围鲁北壁。鲁襄公13年,鲁国边境已到达现今济南长清一带,所以齐人所围之“桃”,应该是长清南面的肥城(今有肥城北部的齐长城作证)。

可见当时春秋末年那个年代,山东“桃”这个地方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桃树了。而《左传》的作者左丘明就是山东肥城人,则进一步证明了肥城即“桃”,“桃”即肥城之说。
桃者,个大而优,味甘而形美者产于肥子国而冠以肥桃之称,亦称佛桃,已有千年栽培历史,为历代皇室贡品,声名远播于海内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