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沈丘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(河南县市历史-周口-沈丘)
沈丘简述
沈丘县历史悠久,早在4500-7000年的上古时代,就有人劳动、生息、繁衍在这片土地上。
西周初年,约公元前1042年,周成王封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于今沈丘南部一带,建立沈国,都城在安徽临泉西侧古城。同一年,周成王又封叔父季毂于今沈丘县北部一带,建立项国,都城在今沈丘县槐店镇西侧赵古台一带。
沈国初封时为侯国,周厉王时贬为子国,改称沈子国。公元前506年,沈子国被蔡国所灭,都城改为“沈集”。项国初封时因属子爵级,所以又称项子国。公元前643年,项子国被鲁国所灭,仅存“项”地名。
项子国和沈子国灭亡后,今沈丘一带形成南北两个政区。从春秋战国开始,直至到明弘治十年(1497年),沈丘南北两个政区的建制沿革是完全不同的。
北部政区(原项子国):
战国时,周赧王三十七年(前278年),秦攻打楚国,占领楚国都城。楚都由郢迁到陈(今淮阳),以项(槐店西)为“别都”。属颍川郡(今阜阳)。
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置项县,治所在今槐店西,三国时,项县归魏,属陈郡。两晋时归梁,属汝南郡。
南朝宋永初年(420年)置项城县。南朝齐时,又改称项县。
北魏项县属陈郡。
东魏先后置项县、南顿县,属陈郡。
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(532年),在项县侨立秣陵县,属北丹阳郡,项县仍属陈郡。
北齐时项县属信州。
北周改信州为陈州,项县属陈州。
隋开皇三年(583年)秣陵县在项县侨立止。大业初废陈州置淮阳郡,辖项城县、南顿县。
唐武德六年(623年),废颍东县并入项城县,属陈州。
五代,宋、金时期,建制归属不变,治所一直在槐店西。
元代至元二年(1336年),项城县废,不久复置。
明弘武元年(1368年),南顿县撤销,东部边域并入项城县。宣德三年(1428年),项城县由槐店迁至珍寇镇(今项城市秣陵镇)。“项”作为县名在沈丘由此为止。
南部政区(原沈子国):
春秋时,周襄王二十九年(前623年),置寝丘邑,治所在今临泉古城,属楚。
秦时置寝县,属陈郡。
西汉时,寝县属汝南郡。
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,寝县改称固始县,直到三国时期仍属汝南郡。
西晋时,固始县属豫州。
东晋咸康二年(336年),固始县废,入新蔡县,后复置固始县。
南北朝时,南宋、北魏俱袭晋制。
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,在古寝置财州。
北齐文帝废州,改置褒信县。
隋开皇三年(583年),改褒信县置沈丘县,沈丘县名由此始。
唐初,沈丘县属颍州,贞观元年(627年),舒城入沈丘,沈丘县废归汝阴县(今阜阳)。神龙二年(706年)复置沈丘县。
五代、宋、金、元时期均置沈丘县,先后属颍州,沈丘县废,归属汝阴县(今阜阳)。顺昌府颍州,治所一直在临泉古城。
明弘治十年(1497年),割陈州、项城、颍州三处边隅之地,新置沈丘县,治所由临泉古城迁到乳香台(今沈丘县老城),属陈州。至此,今沈丘县的行政区域基本定型。
清代,沈丘县属河南陈州府。
民国时期,1913年至1931年,沈丘县先后属河南省豫东道、开封道、豫东行政区、淮阳区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
1947年春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区推进到沈丘,沙南、沙北分别建立了人民政权。2月,沙北建沈鹿淮县,11月改为沈太鹿县,12月改为界首县。同年5月,沙南建沈项临县,9月建沈丘县。1949年3月,合并沙南沙北政区恢复了原沈丘县域,县政府仍设在原县城(今沈丘老城)。
1949年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,沈丘县属河南淮阳专区。
1950年10月,沈丘县人民政府由老城迁到槐店。
1953年1月,撤销淮阳专区,并入商丘专区。
1958年12月,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。
1961年12月,复归商丘专区。
1965年至1969年,属周口专区(地区)。
2000年10月,周口撤地设市,沈丘县属周口市至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