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犁贝母的功效与作用(中药—贝母)
传说,以前松潘地区有一贫妇李氏,身染肺痨,连孕三胎,均堕下死婴。丈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,终日惶惶不安。一巫婆闻说,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。公婆大喜,遂将其迎入家中。巫婆装神弄鬼一通后,说:“你儿媳属虎,虎要吃人。”公婆听后,吓得面如土色,即问:“如何解救?”巫婆声称:“只要服下驯虎桃符,将来婴儿出生后,须令母亲远远避开,方可逢凶化吉。”公婆信以为真,重谢了巫婆。
次年,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,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,凑巧遇有一位名医上山采药。名医问明情由,将李氏带至家中,每月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,煎给她服。经半年治疗,肺痨就痊愈了。名医将她送回了家,孩子因无母哺乳早已天折。隔年,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,全家皆大欢喜。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、宝贝和母亲团圆之喜,便把那草药鳞茎定名为“贝母”。
【概览】
本品主要分川贝母、浙贝母、伊贝母、平贝母四大类。
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、暗紧贝母、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
干燥鳞茎。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“松贝”和“青贝”,后者习称“炉贝”。主产于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、云南、西藏等省区。夏、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,除去须根、粗皮及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以质坚实、粉性足、色白者为佳。
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。主产于浙江省。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,洗净,大小分开,大者除去芯芽,习称“大贝",小者不去芯芽,习称“珠贝”,分别撞擦,除去外皮,拌以煅过的贝壳粉,吸去擦出的浆计,干燥;或取鳞茎,大小分开,洗净,除去芯芽,趁鲜切成厚片,洗净,干燥。以鳞片肥厚、质坚实,粉性足,断面色白者为佳。
伊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。主产于新疆。5~7月间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,再去须根及外皮。以质坚实、粉性足、味苦者为佳。
平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。主产于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等省。春季采挖,除去外皮,须根及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,用时捣碎。以鳞茎大小均匀、饱满、色白、粉性足者为佳。
【药性】
川贝母、伊贝母、平贝母:苦、甘,微寒。
浙贝母:苦寒。
归肺、心经。
【功效】
川贝母、伊贝母、平贝母:清热润肺,化痰止咳;
浙贝母:清热化痰,开郁散结。
【应用】
1.热痰咳嗽、阴虚燥咳、外感咳嗽
本品性寒质润,既可清热化痰,又可润燥止咳,为治热痰咳嗽及阴虚燥咳之良药。
用于痰热咳嗽,咯痰黄稠,咽喉干燥,常与知母、黄芩、枳实等同用,如《古今医鉴》二母宁嗽汤;
亦可与桑白皮、桔梗、橘红等配伍,如《统旨方》清金化痰汤。
若燥热伤肺,咳嗽痰黄,咯痰不爽,咽干喉痛,多与瓜蒌、天花粉、枯梗等配用,如《医学心悟》贝母瓜蒌散;
若肺肾阴虚,虚火上炎,干咳少痰,音哑喉燥,常与生地黄、玄参、麦门冬等同用,如《慎斋遗书》百合固金汤;
若咳嗽痰少,日久不愈,则与款冬花、杏仁、五味子等伍用,如《御药院方》贝母汤;
若劳瘵久嗽,咳嗽咯血,可与百部、沙参、阿胶等配伍,如《医学心悟》月华丸;
若外感风燥,干咳无痰,则与桑叶、杏仁、栀子皮等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桑杏汤;
若风寒犯肺,咳嗽气喘,又与麻黄、杏仁、生姜等配伍,如《圣济总录》贝母汤。
2.疮痈肺痈、瘰疬瘿瘤
本品有清热散结消肿之功。用于痈疽疮疡初起,局部红肿热痛,常与金银花、白芷、天花粉等同用,如《妇人良方》仙方活命饮;
用于肺痈胸痛,咳吐脓血,多与红藤、桔梗、连翘等配用,如《景岳全书》桔梗杏仁煎;
用于痰火郁结,瘰疬痰核,常与玄参、牡蛎配伍,如《医学心悟》消瘰丸;
用于瘿瘤初起,肿硬未破者,多与海藻、昆布、青皮等配伍,如《外科正宗》海藻玉壶汤。
3.心胸郁闷、寒实结胸
本品又具开郁行滞,消痰散结的功效。用于痰气郁结,精神忧郁,心胸郁闷,《集效方》单用本品为末,姜汁捣糊为丸,以治忧郁不舒,胸膈胀闷。
用于寒实结胸,痰涎壅盛,呼吸困难者,又与巴豆、桔梗配用,以消痰破结,如《伤寒论》白散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10g;川贝母、平贝母研粉冲服,一次 1 ~2g。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性质寒润,善化热痰、燥痰,如属寒痰、湿痰则不宜用。反乌头。
【鉴别用药】
贝母分布地区甚广,因来源和产区的不同及其性状的各自特点。药材主要分川贝母、浙贝母、伊贝母和平贝母四大类。
若按效用主要分为川贝母及浙贝母两类。川贝母与浙贝母,归肺、心二经,均具清化热痰,止咳散结功效。然川贝母苦甘微寒,滋润性强,长于润肺化痰,适用于肺热燥咳及阴虚劳嗽;而浙贝母苦寒降泄,长于清化热痰及开郁散结,适用于外感风邪、痰热郁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粘稠及瘰疬痈肿之症。伊贝母及平贝母之效用同川贝母,但力较次。
另有一种土贝母,系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。味苦、微寒,具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,用于乳痛,瘰疬之症,但无化痰之效,不可代替贝母使用。